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068篇
  免费   18662篇
  国内免费   12907篇
工业技术   187637篇
  2024年   511篇
  2023年   2958篇
  2022年   6706篇
  2021年   8877篇
  2020年   6183篇
  2019年   4389篇
  2018年   4568篇
  2017年   5174篇
  2016年   4647篇
  2015年   7291篇
  2014年   8807篇
  2013年   10531篇
  2012年   12863篇
  2011年   13412篇
  2010年   12324篇
  2009年   12037篇
  2008年   12037篇
  2007年   11608篇
  2006年   9983篇
  2005年   8344篇
  2004年   5808篇
  2003年   4113篇
  2002年   3767篇
  2001年   3383篇
  2000年   2798篇
  1999年   1298篇
  1998年   625篇
  1997年   483篇
  1996年   393篇
  1995年   338篇
  1994年   264篇
  1993年   197篇
  1992年   166篇
  1991年   130篇
  1990年   104篇
  1989年   98篇
  1988年   67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52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30篇
  1980年   47篇
  1979年   28篇
  1977年   2篇
  1959年   38篇
  1956年   1篇
  1951年   3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边坡位移的时间序列曲线存在复杂的非线性特性,传统的预测模型精度不足以满足预测要求。为此提出了基于变分模态分解的鸟群优化-核极限学习机的预测模型,并用于河北省某水泥厂的边坡位移预测。该方法首先采用VMD把边坡位移序列分解为一系列的有限带宽的子序列,再对各子序列分别采用相空间重构并用核极限学习机预测,采用鸟群算法优化相空间重构的嵌入维度和KELM中惩罚系数和核参数三个数值,以取得最优预测模型。最后将各个子序列预测值叠加,得到边坡位移的最终预测值。结果表明:和KELM、BSA-KELM、EEMD-BSA-KELM模型相比,基于VMD的BSA-KELM预测精度更高,为边坡位移的预测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纳米药物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的研究策略及关注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纳米技术的迅速发展,纳米药物的研发已成为目前药物创新的发展方向之一。纳米药物具有基于纳米结构的尺度效应,其药代动力学特征与普通药物相比存在明显差异,其药代动力学研究与普通药物相比也有其特殊性。本文着重探讨纳米药物的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的研究策略及关注要点,包括受试物、体内/外试验、生物样本分析、数据评价分析等,期望为研发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4.
针对颗粒滚动摩擦作用对筒仓中玉米颗粒的力链空间分布进行研究,通过EDEM离散元软件建立筒仓模型与仿真玉米颗粒模型进行卸粮仿真模拟,并与筒仓卸料实验作流态对比,验证模型与仿真结果的准确性。通过对模拟仓进行切片观察和数据处理,对比分析了不同摩擦情况下力链的细观参数随时间演化规律。模拟结果表明:颗粒间摩擦系数越大,卸粮完成的最终时间越长;颗粒间滚动摩擦系数越小,颗粒由整体流转变为管状流的时间越早。对于有漏斗的筒仓来说,减小颗粒间摩擦会改变整体流和管状流之间的极限,从而增加产生管状流的面积。标准滚动摩擦系数下玉米颗粒在卸料过程中会出现起拱-塌陷效应;减小滚动摩擦,玉米颗粒卸料较稳定,未出现起拱的应力突增、以及拱塌陷的应力衰减;增大颗粒间滚动摩擦不但会增加拱效应,且出现成拱高度距离漏斗口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解决当前饮料瓶盖检测系统功能单一、体积偏大、颜色识别率低的问题。方法:提出一种基于ARM处理器的小型饮料瓶盖颜色识别系统设计方案,通过仿真软件HyperLynx的LineSim工具设计四层PCB板,设置传输线参数并进行阻抗匹配仿真分析;利用编译软件Jupyter Notebook实现阈值设置、目标轮廓检测、目标框出等功能。结果:在强、弱光条件下,识别系统对红、绿、蓝3种颜色瓶盖的识别率达到92.7%。结论:与傅里叶描述子相比,该识别系统识别准确率和精度更高,同时系统也具有人脸识别功能,适用于各种智能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6.
黄科  袁启平  董薇  孙沂昆  亢勇  王天翔 《电视技术》2021,45(10):129-135
恶意代码数量已经呈现爆炸式增长,对于恶意代码的检测防护显得尤为重要.近几年,基于深度学习的恶意代码检测方法开始出现,基于此,提出一种新的检测方法,将恶意代码二进制文件转化为十进制数组,并利用一维卷积神经网络(1 Dimention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1D CNN)对数组进行分类和识别.针对代码家族之间数量不平衡的现象,该算法选择在分类预测上表现良好的XGBoost,并对Vision Research Lab中的25个不同恶意软件家族的9458个恶意软件样本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的方法分类预测精度达到了97%.  相似文献   
7.
8.
盾构隧道施工物料无人运输有助于提升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减少运输安全事故率。与公路汽车无人驾驶、港口车辆无人驾驶、轨道交通无人驾驶等逐步成熟的无人驾驶技术不同,在隧道场景下实施施工物料无人运输存在运输物料种类繁多、运输调度困难、地下定位信号拒止、狭窄车道频繁会车、行车路面工况复杂、地上地下联动响应慢等诸多挑战。从实现盾构隧道施工物料无人运输的关键问题分析入手,综述当前盾构隧道施工物料运输方式、运输需求、无人运输发展现状及存在的挑战,提出盾构隧道施工物料无人运输的五大关键技术:多种类物料智能货控能效管理技术,无人化垂直装卸门机控制技术,多传感器融合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技术,隧道复杂环境路径规划与自主避障技术,隧-地一体化联动响应的高可靠性无线通信技术。  相似文献   
9.
孙搏  付淑军  陈桂良  李丽 《金属学报》2021,26(10):1095-1102
药物相互作用改变了剂量效应关系,可能会降低疗效或增加毒性,是临床应用中合并用药治疗时重要的考虑因素。预测具有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是药物研发过程中获益风险评估的重要环节。本文概述了药物研发过程中药物相互作用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体内和体外研究的主要内容;梳理分析了2020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ational Medical Products Administration, NMPA)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批准上市的新药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情况,旨在为我国药物研发过程中药物相互作用研究及其监管审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Electric nanogenerators that directly convert the energy of moving drops into electrical signals require hydrophobic substrates with a high density of static electric charge that is stable in “harsh environments” created by continued exposure to potentially saline water. The recently proposed charge-trapping electric generators (CTEGs) that rely on stacked inorganic oxide–fluoropolymer (FP) composite electrets charged by homogeneous electrowetting-assisted charge injection (h-EWCI) seem to solve both problems, yet the reasons for this success have remained elusive. Here, systematic measurements at variable oxide and FP thickness, charging voltage, and charging time and thermal annealing up to 230 °C are reported, leading to a consistent model of the charging process. It is found to be controlled by an energy barrier at the water-FP interface, followed by trapping at the FP-oxide interface. Protection by the FP layer prevents charge densities up to −1.7 mC m−2 from degrading and the dielectric strength of SiO2 enables charge decay times up to 48 h at 230 °C, suggesting lifetimes against thermally activated discharging of thousands of years at room temperature. Combining high dielectric strength oxides and weaker FP top coatings with electrically controlled charging provides a new paradigm for developing ultrastable electrets for applications in energy harvesting and beyon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